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承军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时期,北京在国内率先实施节能75%的第四步《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2015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节能水平保持全国领先;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完成城镇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6132万平方米,农村住宅新建翻建、抗震节能改造53.57万户,完成187座燃煤锅炉房改造和1800公里老旧供热管线更新改造,城六区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
王承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发布更高水平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出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或设计标准。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分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如对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重点产业功能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则需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6%。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民用建筑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提高商品房开发项目装配式建造比例,推行结构装修一体化成品交房;推广轻钢结构在低层建筑和农民住宅中的应用。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十三五”期间还将对既有建筑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节能改造,例如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实行“整村推进”,提前完成既有农民住宅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通过节能绿色化改造示范工程,提升建筑品质、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带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建设民用建筑用能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以提升民用建筑运行能效为目标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对重点用能建筑实施全能源监控、能源审计和定期公示制度。